“仿制品”有隱患 部分志愿者受害
根據規定,人工耳蝸要上市銷售,必須先要通過臨床試驗。2009年,上海力聲特公司招募了49名人工耳蝸臨床試驗志愿者,免費植入了力聲特人工耳蝸。
舉報人王宇澄
家住山西朔州的梁珍失業已經快兩年,失業的原因是他的人工耳蝸壞了。梁珍告訴記者,2009年,他報名參加力聲特人工耳蝸臨床試驗志愿者,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免費植入人工耳蝸。但沒有想到的是,僅用了兩年就壞掉了。梁珍多次和上海力聲特公司聯系,希望能重新植入人工耳蝸,但對方稱要等新的產品出來以后才能植入。“后來就聯系不上了。”
記者通過互聯網采訪了湖南、河北、上海、新疆等地的7名力聲特人工耳蝸志愿者,除了上海的一名志愿者因車禍撞壞了耳蝸以外,其余6名志愿者的人工耳蝸僅使用兩年左右就壞了,使用時間最短的只有6個月。
記者了解到,他們壞掉的耳蝸至今仍殘留在耳朵里,身體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人工耳蝸虛假炒作 上市公司成贏家
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海南海藥的控股子公司,王正敏研發團隊研發的人工耳蝸盡管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它并沒有給海南海藥帶來任何負面影響,反而拉動股價不斷攀升。
2013年11月初,海南海藥發布公開資料稱,新品人工耳蝸在12月會規模生產,第二年有望產生利潤。消息一發布,海南海藥股票立馬反彈,每股上漲1.25元。記者調查發現,規模生產的消息并不屬實。海南海藥公告所稱,上海力聲特向大連市中心醫院銷售人工耳蝸300套的消息也是虛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