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村,種地的主力是老年人和婦女,青壯年勞動力大多選擇前往大城市打工。近年來,農民外出就業(yè)數量持續(xù)增長,工資水平穩(wěn)定提高
30歲的小伙子楊勝在北京干了多年油漆工,這兩天正是2013年最后一單活完工的時候。他一邊干活一邊忍不住哼起了小曲。“已經買了回安徽老家的火車票,過幾天就能見到我的寶貝女兒了!”楊勝高興地說。
因為手藝不錯,楊勝在大城市的打工道路還算順利,找活基本上都是靠熟人介紹,有時候跟著裝修公司干,有的時候自己單干。現在這個活就是老鄉(xiāng)介紹的,一平方米墻面處理算12元,雖然價錢沒有要太高,半個月下來還是掙到了6600元的可觀收入。
盤算了整年的收入,楊勝能入賬7萬多元,加上妻子在北京干保潔掙的2萬多元,楊勝家一年的打工收入能達到10萬元左右。他很慶幸自己出來打工早:“如果在家種地,再怎么種也種不出這個效益。”
楊勝的老家在安徽省安慶市農村,家里的地一直是父母幫著種,6畝良田能種植三季稻。年景好的時候,早稻年收入在4000至5000元,中晚稻收入1萬多元,再補種一茬油菜,能賺6000多元。地里忙活一年收入加起來也不過兩萬元出頭。
楊勝坦言,現在各項花銷開支大,光靠種地根本不夠生活。“僅過年走親訪友置辦年貨就需要2萬元,今年老家喜喪事的禮錢就花了1.2萬元,加上女兒每個月的生活費2000元,以及父母平時支出和看病費用,不出來打工根本不行?,F在老家基本能出去的都出去打工了。”
和楊勝一樣,曹珍祥也是外出務工的農民。不同的是,曹珍祥已經是60歲的老人了,沒有什么技術,只能找些工資低的零碎活干一干。“太原、天津、北京等城市都打過工,現在為北京一家公司看大門,每個月給我2200元。”曹珍祥的老家在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云城村,家里的3畝旱田每年收成都很差,化肥農藥人工成本這些年又在不斷上漲,因此曹珍祥不得不棄耕打工。“家里有老人要照顧,妻子也有病,我和兒女們都外出打工來支撐這個家庭。”曹珍祥說。
農民出來打工的現象在我國廣大農村越來越普遍。現在留在農村種地的主力已經成為老年人和婦女。農民外出就業(yè)數量持續(xù)增長,工資水平穩(wěn)定提高。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17392萬人,同比增加525萬人,增長3.1%;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2542元,同比增長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