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方案能否排除阻礙,有力貫徹是關鍵所在。
光明網:根據相關規定,土地非農化使用必須先實現國有化。“383”方案允許農村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平等進入非農用地市場有何意義?農地非農化使用的增值收益應該如何分配,是否應該全部歸農民個體所有?
史嘯虎:土地非農化使用必須先實現國有化的做法是《土地管理法》規定的。該法幾經修訂,但第四十三條基本沒變。該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準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準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該條最后一句的除外條款其實在過去二十年中給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開了一個口子。上世紀九十年初廣東和江蘇引進外資招商租賃和興辦鄉鎮企業大量使用集體建設用地就是利用了這一個除外條款才得以進行的。當然,這里有很多用地并非都是“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的,而是鉆這一制度漏洞的。只是我們的政策和法律故意闕如罷了。現在沿海地區很多城市的建設用地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村集體土地,政府征收并拿出來招拍掛的國有土地只占少數。就這點來說,“383”方案允許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上市交易只不過是將原本遺漏在政策和法律之外的打擦邊球的做法重新正名而已。
其實,關于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享有平等權利的提法也不新鮮。10年前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就曾提出同樣的政策,“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對依法取得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必須通過統一有形的土地市場,以公開規范的方式轉讓土地使用權,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與國有土地享有平等權益。”后因遭遇獲得巨大土地利益的地方政府等利益集團的反對和阻擾,這一具有遠見卓識的決定并沒有得到貫徹實行。所以,“383”方案重申了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決定精神應該是值得肯定的。現在的問題是,現在的問題是,“383”方案如被十八屆三中全會所采納,那能否避免重蹈覆轍、排除阻擾,從而得到有力地貫徹?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農村建設用地上市交易無疑會給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農民帶來很大的合法收益。但是,國家也可以通過征收土地交易稅和土地增值稅等方式對各類土地交易行為進行征稅,以保障國家的利益。就土地產權的所有者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農戶而言,農村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平權上市交易會使得他們獲得更多的土地收益。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后的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土地交易獲得的稅后收入,根據各自的營收和財務制度,刨去營銷和土地平整等成本及公積金等合作社留成后剩余的利潤,可按照合作社及其社員的股權比例進行分紅。由此可見,只要我們的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得法,集體土地上市交易后的收入必然會根據市場原則在權益各方之間進行合理的分配,國家、集體和農民個人的權益都將得到合法而公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