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基礎設施,增產潛力還從哪兒挖?在一個個農發項目區,良種與良法深度融合,率先打造高產穩產、節水高效的高標準農田。2011年開始,集中90%以上的科技推廣資金在全省廣泛征集項目,跨區域推廣,公開競爭,使科技成果大規模轉化為生產力。2012年集中4000萬元科技資金投到糧食主產區。
在全省第一產糧大縣藁城市,項目區里農藝、生物、工程節水技術綜合發力。
貫莊村村民薛高軍用上了水肥一體化技術,“澆一次水,原來要40立方米水,現在省了一半,一年能節約300多元。還省出漫灌的壟溝隙縫,一畝能省一分地。”在項目區,大水漫灌正逐漸被節水農業所取代,實現按需用水,定量用水。
“水好還要種好,今年項目區推廣的‘旱地800斤’新品種,既抗旱產量又高,價格也比普通小麥高一角錢。”崗上鎮杜村村支書高素娥說。擴大抗旱、耐旱作物面積,逐步向低耗水、高效益的節水型種植結構轉變。
技術指導到位。薛高軍說,“今年初技術員上門指導,推遲澆春水,水肥追施適宜,小麥平均千粒重達到39克。”
2012年,河北農業綜合開發在糧食主產區投入達到年度總投入的70%,全省建設高產穩產農田122.25萬畝,新增糧食2.1億公斤,100多萬農民從中受益。
走進一個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汩汩水流涌向田間,滋潤著現代農業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