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此前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強調,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如何看待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今后哪些問題要特別關注?“產出來”和“管出來”如何更有效?
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存在
近幾年,全國持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農業生產方式粗放、市場秩序尚不規范、道德誠信亟待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仍然存在
“總體上看,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不斷向好。”在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看來,評價農產品質量狀況好壞有三個考量。一看是否符合國家標準。這也是各國通行的做法。所謂總體上是安全的,反映在指標上,就是96%以上的重點產品都符合國家標準。二看發展的態勢。現在的水平與本世紀初相比,質量安全合格率大體提高了30個百分點。三看能否及時發現和查處問題。現階段出了問題,關鍵是要及時查處,避免釀成系統性和區域性問題。
這些年,有關部門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農業部門在全國持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以打擊違法違規使用“禁用高毒農藥”、“瘦肉精”、孔雀石綠、三聚氰胺等違禁藥物為重點,嚴厲查處了一批涉農違法案件。2013年,全國共出動執法人員310余萬人次,檢查相關生產經營單位274萬家,查處問題5.1萬起。但由于農業生產方式粗放、市場秩序尚不規范、道德誠信亟待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仍然存在,一些老問題尚未徹底解決,新問題又不斷出現。
專家指出,由于農業經營主體數量龐大、分散,生產環節多、鏈條長,相應的質量安全監管能力顯得相對薄弱。以畜牧業為例,目前我國肉蛋奶供應充足,“吃得上”的問題已基本解決,但“吃得放心”任務艱巨。從消費看,全國每天要吃掉2.2億公斤肉、7700萬公斤雞蛋和1億公斤牛奶,消費量巨大。從生產看,養殖場戶群體龐大而分散,散養還是大多數,標準化程度不高,生產水平參差不齊,產業鏈環節多,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尚不完善。
“哪怕只有1%的不合格,我們也要作100%的努力。”陳曉華說,從近幾年監測和暴露出的事件看,有四類問題值得特別關注:一是農獸藥殘留超標,重點是蔬菜限用高毒農藥超標和畜禽產品濫用抗生素問題,主要與病蟲害頻發重發、低毒藥物見效慢、生產經營者不合理使用有關。二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主要是不法分子受利益驅動,明知故犯。三是產地重金屬污染,當前突出的是稻米鎘污染,大多數是由環境污染長期積累形成的。四是假劣農資,主要原因是農資生產經營小、散、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