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腐不力必滋長腐敗
文章指出,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顯加大了懲治腐敗的力度。這一方面是基于對腐敗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的判斷;另一方面,也是回應了老百姓對于加大懲治腐敗力度的訴求。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集中體現了中央領導政治智慧,以及治理腐敗的科學態度。歷史上某些朝代“嚴刑酷法”并未達到廉潔效果的事實,并不能成為當下放松打擊腐敗的借口。懲腐力度大,并不一定導致廉潔;但懲腐力度小,一定滋長腐敗。以大力度的懲腐,換來官員對法紀的敬畏,進而提升預防的效果,這才是“止血優先”策略的真正意圖。
不存在“選擇性反腐”
文章指出,治理腐敗做到了虎蠅齊打。從十八大以后至2014年3月22日,落馬的省部級官員多達25人,其中包括兩名中央委員。這種查處力度,不論是涉貪人數之眾、層級之高、牽連之廣均前所未有。十八大之后,更加注重拓寬懲治腐敗的領域,努力做到零容忍、全覆蓋。不僅黨政機關的腐敗問題受到更加嚴厲的懲治,軍隊的腐敗也受到中央的重視,國有企業、高校等部門的腐敗問題也頻頻曝光。從這個意義上說,“全覆蓋”就是“零容忍”。因此,“選擇性反腐”的論調是站不住腳的。
網絡監督成重要渠道
文章強調,十八大以后,中央更加注重網絡監督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作用,除了整合優化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外,還積極推動網絡曝光腐敗線索的回應和查處速度。重慶市北碚區區委書記雷政富不雅視頻網上曝光后,63小時被免職并立案調查;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單增德因一紙承諾書,在12小時后被迅速立案調查。網絡監督的公信力在官方回應速度的提升中得以迅速提升。可以說,網絡是當前實現腐敗“零容忍”的不可忽略的有效渠道。
文章還特別舉例說,2014年3月22日,中央紀委監察部官方網站發布了簡短通報:“江西省副省長姚木根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而當天的《江西日報》仍在第二版發表了姚木根的署名文章。這種“自擺烏龍”的奇怪現象,讓廣大民眾看到了當前反腐敗的一個新特點: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
文章稱,迄今為止,習近平政府在反腐領域取得了很大進展。反腐斗爭持續的時間超出預期,而改革才剛剛開始。最重要的是,習近平的反腐運動是一場集中的、自上而下的運動。利用黨內反腐機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來調查和懲治腐敗官員是比較容易的。但是經濟改革需要不同利益攸關方之間進行談判,也需要地方政府和各個政府機構來執行——這是一個復雜得多、緩慢而不確定的過程。
反腐運動的力度能保持至今,出乎大多數觀察人士的預料。許多人一開始猜測,中央會利用短期的反腐行動來清理隊伍、爭取民眾支持。但是自習近平就任以來,幾乎每天都有一只“老虎”(高級官員)或幾只“蒼蠅”(中低級官員)落馬。
民間的網絡反腐,早在2008年開始引起轟動。
這一年的12月10日,時任南京市江寧區房產局長周久耕因為發表“雷語”,引發“人肉搜索”。
后網友發現周久耕抽“九五至尊”香煙,戴“江詩丹頓”手表,親屬涉足地產。18天后,周久耕被免職,2009年10月,周被判刑11年。
這一案例的成功,激發網民反腐熱情。民間網絡反腐逐漸形成模式:網友貼出舉報線索,更多網民人肉搜索,傳統媒體跟進,有關部門介入,官員落馬。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報告稱,近3年,每年通過新媒體曝光反腐輿情事件數量已超傳統媒體。
但是,“民間網絡反腐”也呈現出“不可控”的一面。網絡上經常使用的人肉搜索式的反腐模式,容易傷及無辜。
兩個時間點 網絡舉報激增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中紀委、監察部接到的網絡舉報數量,在兩個時間節點增長迅速:第一個是4月19日,中紀委、監察部和有關部門、各大網站聯合,在各大新聞網站、商業網站開設了“網絡監督專區”,截至8月底,群眾向中紀委監察部舉報網站提交的網絡舉報日均為300件左右。而此前的1月至4月初,每日為150—200件。
第二個是9月2日,中紀委網站開通后,網絡舉報數量再度大幅攀升,日均超過76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