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化肥、農藥、農用塑料薄膜等化學合成物質和農業機械、水利灌溉設施作用于農業,農業生產能力得到極大提升。然而,不合理、過度使用這些外部資源投入帶來了能源和資源的高消耗,同時伴隨著高污染。2011年,中國化肥施用量(折純量)5704.2萬噸,超過世界總用量的30%,畝均施用量是國際公認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15公斤/畝的2倍,而平均利用率僅為40%左右。2010年中國農藥使用量達到175.8萬噸,比1990年多使用1.4倍,畝均農藥施用量約為2斤,利用率也僅為30%左右。2010年中國農用塑料薄膜施用量為217.3萬噸,比1990年多使用3.5倍,每年有幾十萬噸農膜殘留于土壤中。未被利用的化肥和農藥以及殘留農膜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氣的污染,導致中國上億畝耕地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中國畜牧業養殖的糞便污染問題突出。據統計,中國僅豬、牛、雞三大類畜禽糞便年總排放量約30億噸。
中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農業用水占比較大,卻較為粗放。2011年,中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51,遠低于世界先進水平的0.7~0.8。中國農業能耗也逐步增加,2010年農用柴油施用量為2023.1萬噸,比1995年增加86%。農業高消耗和高污染浪費了資源,制約了生態文明建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勢在必行。
第一,積極推行農業生態技術、循環農業技術、低碳農業生產技術的集成應用,開展農業生態環境控制、污染農田修復利用、農林生態工程,提高農業資源節約與生態保護能力。第二,提高化肥和農藥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加快推廣緩釋及控釋肥料技術,進一步免費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增加有機肥料投入,適度使用化學肥料。推廣普及生物防控技術,提升植保統防統治能力,促進農民合理使用農藥。第三,增強畜禽養殖糞便、農作物秸稈等農業附屬產品的循環利用能力,變廢為寶。第四,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積極發展節水灌溉,進一步推廣管道輸水、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以及旱作節水農業技術。
農業“高風險”凸顯,健全風險管理制度為現代農業保駕護航
當前我國農業高風險主要表現在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兩個方面。農業的自然風險一直存在,但近年來由于溫室效應等因素的影響,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氣象災害趨于加重,極端天氣頻繁發生,農業自然風險日漸凸顯。農業市場風險的突出表現是農產品價格波動增大和“賣難”問題層出不窮。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農產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農業受全球市場影響程度的增加、農產品作為資本炒作對象的變化,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幅度和頻率都在增大,農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經濟風險。
農業風險加劇造成了農業生產和經營的不確定性加強與損失加重,需要通過健全農業風險管理制度來降低農業風險的危害、減輕農業風險的損失,為現代農業發展保駕護航。在自然風險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充分利用現代氣象、水文、地質、植物保護等科學知識,監測預警農業災害的發生。其次需要未雨綢繆,健全農業防災備災減災救災體系,完善各部門、各層級的減災救災長效協作機制。再次是不斷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增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此外還要從財政、稅收等方面加大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減輕災害發生后農業生產經營者的損失。
在市場風險管理方面,第一,各級農業、商務、價格等部門應進一步建立健全主要農產品供求和價格的預測預報及風險預警機制,合理引導農產品生產與經營,減少盲目性。第二,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暢通農產品流通體系,便利農產品上市與流通。第三,促進農民與企業、生產者與銷售者、中介與超市、產地與銷區等主體的有效對接,保障農產品銷售順利并有利可獲。(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