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系列訪談三】
改革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勢在必行
------專訪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史嘯虎
要點摘錄:
●現行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的最大缺陷就在于這是一種歸屬不清的產權共同共有制度。
●土地所有權的長期虛置是造成中國日益擴大的城鄉差別和貧富懸殊以及內需長期萎縮的制度上的根源。
●改革現行集體土地產權制度首先應將土地所有權與其使用權(承包經營權)合二為一以形成完整產權,然后在組建合作社基礎上使集體土地產權股權化,按照《物權法》按份共有原則根據一定比例在合作社和社員即農戶中進行分配和持有。
●對土地按份共有是一種集體土地所有制改革的最佳法理路徑,也可能是現有制度下唯一一種可被各方面所接受的一種農地產權制度改革方案。
●農民擁有完整的土地產權便會成為土地財富的擁有者,迅速擴大我國的中產階層數量。
●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終極目的是土地市場化和財富化,政府退出土地市場。退出土地市場后的政府將大有可為。
●市場化下的供地模式當然肯定不會是所謂單軌,也不會是雙軌了,而是市場化和多元化的。
專家簡介:
史嘯虎:1950年10月生,上海外國語學院畢業,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安徽大學兼職教授。1980年代初起任省級科研機構負責人、政府部門處長和中國情報學會情報研究委員會委員等行政管理和學術職務;其間受國家科委委派赴日本國政府研修國家科技政策和制度并赴某貧困縣扶貧。1990年代先后在伊朗等國和中國香港地區從事國際投資和工程管理工作;其間,曾在安徽大學經濟學院任教4年。 2000年后任深圳市一家大型涉外集團公司高管。2006年任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就有關中國“三農”問題、社會各類資產和產權問題、土地制度和村民自治制度改革以及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等問題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已發表數百篇論文、評論、研究報告和譯文,出版的著作有《農村改革的反思》和《國家軟實力與文化安全研究——以廣州為例》(與他人合著)等。
“在土地市場化過程中,政府可以根據土地的不同交易類型確定不同的征稅標準,調節、限制或鼓勵各種符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土地交易。退出土地市場后的政府將大有可為。”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史嘯虎在談及如何推行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時,提出了這條建議。那么,現行農村土地制度究竟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推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府應該土地流轉中扮演什么角色?就此,光明網理論頻道記者專訪了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史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