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來到位于剛果共和國首都布拉柴維爾市郊貢貝區的中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撲入眼簾的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田間玉米和大棚里的蔬菜長勢喜人,雞雛在雞舍里嘰嘰喳喳爭搶飼料——誰能想到,這里在幾年前還是一片荒郊僻野?
來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現任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翻譯的游雯告訴記者,這樣的成就來之不易。中國援剛農業專家2011年4月抵達布拉柴維爾以來,遭遇了物資奇缺、疾病高發、交通條件惡劣等重重困難。但大家一點一滴從田間地頭干起,培育瓜菜品種,向當地人傳授技術,以辛勤汗水和高超技藝贏得了當地人的尊重和欽佩。
游雯告訴記者,“沒有床和書桌,大伙就用多余的門板搭成床和桌子;缺水最嚴重時,4天4夜沒水洗澡,就用濕紙巾擦擦手臉;市場上買不到肥料,我們用野草和土制作火燒土施肥;沒有電抽水澆地,就自建蓄水池、用塑料瓶自制噴水頭解決灌溉問題……”
農業專家們的實干和樂觀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樸實如同老農一樣的碩士生導師、熱帶蔬菜專家黨選民,為了趕進度,半夜起床摸黑去澆地。為了培育出適合當地的蔬菜水果,他早晨四五點就起床和蜜蜂“賽跑”去給瓜苗授粉。他種出來的特種西瓜、黃瓜、茄子個個味道好、個頭大,把剛果共和國農業部長里戈貝爾·馬本杜樂得合不攏嘴。
類似的事例數不勝數。木薯專家薛茂富為了做木薯雜交試驗,在田里頂著炎炎烈日一呆就是四五個小時;養殖專家孫衛平為了更好地和學員溝通,夜里打著手電筒學習法語,一大早起來就背單詞;作為示范中心唯一翻譯的游雯,承擔了從編譯教學資料到帶領學員到田間上實踐課的幾乎所有要用法語的工作,甚至還承擔了工作范疇外的體力活。但這位被當地居民親切地稱為“貢貝小姐”的80后姑娘,卻從未叫過一聲苦。
農業示范中心的成功,同樣離不開當地工作人員的辛勤勞動。剛果共和國農業部派出的項目負責人翁古阿拉·保羅曾在中國留學近10年,不僅通曉農務,還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語,熟知中剛思維方式的差異,為推動項目開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以前人們總覺得只有從法國、美國留學回來的人才有水平,可是現在我讓他們看到了,從中國留學回來的人也有水平。”保羅自豪地說。
中國農業示范中心的工作開展得好,保羅打心眼兒里感到高興。“因為我們到現在都沒有實現糧食自給,農業中心的工作是我們未來的希望。”
記者了解到,中國專家剛來時沒有車用,保羅主動把農業部發給他的摩托車給專家們用,自己寧可走路或坐公交上班。“我騎不騎摩托車問題不大,但是專家們有了摩托車就方便很多,這樣對他們工作有幫助。”他說。
中國專家對保羅的工作贊不絕口。善于溝通的保羅能將問題的重要性和癥結說得很清楚,這使示范中心和剛果共和國農業部在工作上容易形成合力;保羅還很耐心細致,每次游雯做完法文版的課件資料,讓保羅修改一下就特別放心。
如今,中國援剛農業示范中心已結出累累碩果。2012年2月以來,中心共篩選出53個適合布拉柴維爾地區栽培的蔬菜優良品種和3個抗病性強、產量高的木薯品種,進行了18個玉米品種適應性試驗,同時開展了肉蛋雞集約規模化養殖試驗。去年9月中心開辦培訓班后,還先后舉辦了木薯、玉米生產技術和蛋雞養殖技術等多期培訓班,受到當地各界一致好評。馬本杜部長由衷地贊嘆:“凡是參加培訓班的學員,沒有不說好的!”
聯合國糧農組織理事會獨立主席呂克·居尤2012年參觀該中心后,對這一合作方式大加稱贊。“中國的這種辦法非常好,可以有效幫助非洲農民獲取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經驗,這種模式值得借鑒。”
站在示范中心的農田里,綠油油的農作物正在茁壯成長,一片盎然生機。在中剛兩國農業工作者的汗水澆灌下,這片希望的田野將更加美麗豐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