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鐵路即中緬皎漂-昆明鐵路工程,是中緬共同實施的皎漂-瑞麗通道計劃的一部分。根據中緬雙方于2011年4月簽署的協議,該項目原計劃投資200億美元,2015年前建成,中方負責籌措大部分資金,并擁有50年運營權。這一項目的叫停,也是繼密松水電站被叫停、萊比塘銅礦進展不順后,中國資本在緬甸遭遇的又一次大挫折。
這也是中國資本在緬甸受挫的一個縮影。
誰弄丟了緬甸:中資銳減 日韓迎頭趕上
自2011年起,中國資本在東南亞擴大投資的同時,在緬甸卻出現了驚人的收縮,以至于英國媒體《金融時報》稱,中國官員應該好好問問,到底是“誰弄丟了緬甸”。
據第一財經日報統計,中國在緬甸投資額于2010財年(當年4月至次年3月)達到82億美元的高點后,連續三年大幅下滑,2011財年減少約50%,2012財年再次減少約90%,2013財年則再次減少95%。
1
|
中國資本在緬甸。據第一財經日報 |
與此對應的,則是韓國和日本等國家,在緬甸投資的不斷擴大。
緬甸于2012年修改外國投資法,放寬投資管制,此后外國投資飆升。第一財經日報年初援引緬甸統計局數據稱,2013年4月至12月,外國直接投資金額為21.5億美元,達到2012財政年度的1.5倍,投資額最多的則是韓國,已達到2012財政年度的17倍。
而日本自安倍政府于2012年12月上臺以來,也迅速改善了與緬甸的關系。安倍政府免除了緬甸拖欠的5000億日元債務,并提供了1000億日元左右的政府開發援助,同時還在緬甸開發了一個特別經濟區。今年4月,日本還與緬甸簽署了三個援助協議,分別為:日本援緬人力資源開發獎學金項目(4.68億日元)、東盟單一窗口計劃稅收體系建設項目(39.9億日元)及撣邦臘戌綜合醫院醫療設備援助項目(15.1億日元)。
中國為什么弄丟了緬甸
中國資本在緬甸的受挫,與緬甸民主化進程幾乎同步。
2010年是中國資本在緬甸投資的高峰。當年11月,緬甸舉行多黨制大選,軍政府將權力移交民主政府,前總理吳登盛獲選總統,開始大力推動國內民主。
吳登盛是緬甸軍人政權的最后一任總理,也是軍方的實權人物之一。他當選總統后,促使昂山素季重獲自由,并修改選舉條例,為昂山素季重返政壇鋪平道路;同時,他還對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等境外媒體解除封鎖。
次年9月,吳登盛宣稱,在其任期內擱置中緬兩國密松電站合作項目。緬甸密松水電站總值36億美元,位于緬甸北部的克欽山區,距云南騰沖縣約200多公里,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在緬甸伊洛瓦底江流域開發建設的重大水電項目。
密松電站項目曾遭遇緬甸當地政治組織和民眾的抗議,至今仍有抗議活動進行。今年7月,中國駐緬甸大使楊厚蘭在接受緬甸媒體采訪時稱,重啟“就目前來看尚無突破”,“我對該項目的重啟并無十足信心。”
吳登盛當時稱,中緬密松電站項目可能會“破壞密松的自然景觀,破壞當地人民的生計”,“緬甸政府是民選政府,因此,我們必須注意人民的意愿,我們有義務把重點放在解決人民的擔憂和顧慮。”
隨著緬甸民主化的進程,美國和日本改變了此前制裁和孤立緬甸的政策,開始嘗試深度介入。
2012年11月19日,奧巴馬對緬甸展開了歷史性訪問,并成為首位在位期間出訪緬甸的美國總統。2013年5月2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訪問了緬甸,這也是自1977年以后,日本首相首訪緬甸。
受挫的三大“千億工程”
緬甸實行民主選舉后,人民日報曾撰文稱,中國希望看到緬甸政局穩定,對緬甸和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加強接觸,中國持歡迎態度,并稱中國擔心緬甸外部環境改善后會受到排擠報道是無稽之談。但盡管如此,中資在緬甸的三大“千億工程”仍接連受挫。
密松電站項目遭叫停后至今仍未重啟,萊比塘銅礦項目在2012年11月被迫停工后于今年2月有限復工。至于中緬油氣管道,財經雜志分析指出,“最大的風險是緬甸政局的不確定性。如何既能實現國家戰略,又能具備商業價值,成為中緬油氣管道的命門。”
財經雜志分析稱,中國資本在緬甸的受挫,在于中國對緬政局變動的戰略誤判。
第一,中緬合作項目大多是在軍政府時期簽署,這既不利于中國在緬甸樹立發展民生的形象,同時也容易遭到民眾反對;第二,中國對緬戰略偏隘地執行“上層路線”,中國企業對“緬甸社會變局和公民訴求缺乏了解,對緬甸政局走勢缺乏準確預判,在緬政局不穩的2007年至2008年,中國企業仍大規模進入緬甸,并在中電投密松水壩事件后,堅持擴大投資”。
財經雜志援引專家觀點稱,“中國應立即改變以往過于依賴緬甸政府官員的上層路線,轉而大力加強下層路線”:
“在緬中國企業需要在政治風險和經濟利益之間尋求新的平衡,學會如何協調民眾、政府、反政府武裝等各方利益,大幅加強直接針對民間的戰略性社會投資和民間公關,以更加開放的政治和商業心態,擴大利益相關者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