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是食品的源頭,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多年以來,全國各級農業部門始終把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作為重要目標,全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集中在哪些方面?為何群眾對農產品質量評價與實際不一致?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對這些熱點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近3年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
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呈現“總體平穩、逐步向好”的態勢,近3年全國蔬菜、畜禽、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平均保持在96%以上。
陳曉華介紹,上半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取得新成效。在農藥整治方面,農業部對近年來市場抽查過程中問題比較突出、舉報投訴較多的企業進行專項抽檢,同時在北京等10省(市)的11市(縣)開展使用低毒生物農藥補貼推廣項目。在獸藥整治方面,加強獸藥質量監督抽檢和養殖場(小區、戶)用藥安全監管,深入實施“檢打”聯動,嚴厲打擊超劑量超范圍用藥、違規使用原料藥、不執行休藥期等濫用抗菌藥物的違法行為。在生鮮乳整治方面,及時制定全國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實現兩個“全覆蓋”,即抽檢覆蓋全國所有奶站,檢測指標覆蓋國家公布的三聚氰胺等5種違禁添加物。
與此同時,農業標準化穩步推進。農業部加快標準制訂和修訂,積極做好新發布的《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中2293個農藥殘留限量的組織實施工作,新制定農業標準103項,完成無公害產品類標準的清理轉化。
一方面要看到,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能達到這個水平是很不容易的。認識這點,有助于我們堅定信心,堅持不懈地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還存在不少風險隱患,個別地區、個別品種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形勢不容樂觀。
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實行“零容忍”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著每個人的生活,關系著農業產業的素質和水平。農產品質量安全,需要生產者、消費者、管理者共同參與,共同維護。從這點上講,百姓和政府的要求是一致的,就是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要“零容忍”。
陳曉華說,評價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狀況,一是看符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規定。這是最基本、最核心的,也是各國通行的做法。目前我們已經建立起了一套與國際接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不少限量標準比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還要嚴格。二是看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差。從監控情況來看,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逐年提升,與本世紀初相比,監測合格率上升了30多個百分點,因食用農產品發生的急性中毒事件越來越少。三是看能不能及時發現問題、查處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世界性難題,即使發達國家也存在,關鍵是不能發生系統性問題。近年來我們已建立了覆蓋全國主要城市、主要產區、主要農產品的監測網絡,并堅持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始終對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高壓態勢,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僅去年,全國出動執法人員432萬余人次,檢查相關生產經營單位317萬家,查處問題5.1萬起,成效顯著。
在現實中,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有時在評價上也會出現一些出入。首先,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農產品的要求已經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轉變,對質量安全的關注度大為提高。
其次,在信息社會條件下,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并不是過去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一些不實消息被炒作“發酵”,個別問題就成了整體性、普遍性問題,使人們的認知與事實產生偏差,這是要避免的。
所以,政府信息的公開和科學解讀十分重要,需要引導人們科學、理性地看待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提高全社會質量安全知識和意識,不斷提高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滿意度。
既要抓監管也要抓生產
從這些年執法檢查看,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一是農藥、獸藥殘留超標,二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三是個別地區個別產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四是摻雜使假及假劣農資。
陳曉華認為,讓百姓吃上放心農產品,監管和生產要兩手抓,兩手硬。要堅持一手抓執法監管,嚴打違法違規行為,解決突出問題和隱患;一手抓農業標準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從源頭上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當前,要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圍繞重點產品、重點單位和重點區域,全面開展各類風險隱患排查,對于帶有區域性、行業性風險隱患及“潛規則”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深化整治,重拳出擊,有效防范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要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不斷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大規模開展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縣、標準果園、標準茶園、蔬菜標準園、畜禽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等創建活動,穩步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強化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從生產源頭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要不斷完善制度機制。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管理。實行屬地管理,落實好“政府負總責、部門各負其責、生產經營者負第一責任”的監管職責。加強與有關部門工作配合和銜接,形成監管合力。
切實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加快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和風險評估體系。適應食品安全職能調整后的新任務,充實和健全部、省、地、縣各級監管機構,重點提升縣鄉基層監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