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農業部獲悉,我國153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現代化建設已取得重要進展,現代農業生產要素正加速注入農業領域,傳統農業改造成效顯著。
根據農業部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2013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監測評價報告》,2012年示范區旱澇保收農田面積比重達到51.5%,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2.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5.3個百分點,農業生產方式已主要依靠現代設施和機械作業,物質裝備條件加快改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戶參加農民合作社的比重分別達到49.6%、40.6%,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快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已初步實現專業化、合作化。
報告指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在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2012年,153個示范區耕地總面積2.46億畝,糧食總產量2450億斤,農牧漁業增加值7748億元,以占全國13.1%的耕地產出了20.8%的糧食。示范區平均糧食單產468公斤/畝,勞均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萬元,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2.4%、25%、34.1%,在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走在全國前列。
根據測評報告,153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中的14個縣(市、區、墾區)已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領頭羊”,分別是北京市順義區,上海市浦東新區,江蘇省太倉市、昆山市、無錫市、東臺市、沛縣、徐州市銅山區、蘇州市相城區,浙江省慈溪市,新疆呼圖壁縣以及黑龍江墾區、寧夏農墾、新疆建設兵團農六師五家渠墾區。
報告顯示,各區域示范區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不同,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發展速度差距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