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
“云南結合實際推進許多卓有成效的扶貧開發工作,比如城鄉推進,這是2007年以來結合云南實際推出的云南特色扶貧模式,在全國來看都是沒有的,而且效果十分明顯?!?
——省政協委員、省扶貧辦常務副主任吳遂談云南特色扶貧模式。
“作為扶貧攻堅來說,就扶貧來做扶貧還是有它的局限性,因為要解決農民的最終出路,最根本的還是要減少農民對土地的依賴。”
——省政協委員、怒江州政協主席陳建平談扶貧出路。
“到2020年,要實現158.2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基本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省人大代表、昭通市長張紀華談昭通發展目標。
“當地群眾最初是用比較差的地來種花椒,后來發覺效益不錯開始用耕地種,最后連山坡也利用起來了。”
——省人大代表、魯甸縣委書記保劍談自己的扶貧實踐。
“魯甸的發展,有災后重建這么一個含金量非常高的政策機遇。”
——省人大代表、省發改委主任王喜良談魯甸要抓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是一個讓人向往、讓人興奮、讓人激動的地方?!?
——貢山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馬正山談貢山縣的旅游發展前景。
1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云南考察調研時強調,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在指導云南扶貧工作時,習近平強調,要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都要提高精準度,扶到點上、根上。他還特別強調,魯甸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和扶貧開發要一起抓。
云南扶貧攻堅戰一直在延續,“十一五”期間,全省貧困人口從2005年底的737.8萬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325萬人,減少了412.8萬人。但巨大的貧困人口數字還深深地壓在肩膀之上。新常態下云南扶貧的根在哪?點在哪?在記者的采訪中,省政協委員及省人大代表們給出了自己心中的扶貧工作的“根”與“點”。
省政協委員、省扶貧辦常務副主任吳遂——
到2020年云南將基本解決深度貧困問題
在今年的云南省兩會上,代省長陳豪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確保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再減少100萬以上扶貧對象。
云南是集邊疆、山區、民族、貧困為一體的省份,有國家扶貧重點縣73個。“十一五”期間,全省貧困人口從2005年底的737.8萬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325萬人,減少了412.8萬人。吳遂表示,云南扶貧開發雖然取得顯著成效,但貧困問題仍然是制約云南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瓶頸。
從全國各省區的情況來看,云南貧困人口居全國第二,貧困縣數全國第一,是全國扶貧攻堅的重要主戰場之一。“根據2011-2020年十年扶貧開發綱要,云南的目標就是‘兩不愁’‘三保障’,使貧困區群眾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教育、衛生和住房。”吳遂介紹,云南致力于提高全省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水平,使貧困地區的公共服務接近全省水平,扭轉貧困地區發展的趨勢。“云南扶貧的量大面廣,全國定出的14個特殊困難扶貧攻堅的片區,云南占了4個,這個片區就是云南以后要著力發展的工作區域。”
“云南結合實際推進許多卓有成效的扶貧開發工作,比如城鄉推進,這是2007年以來結合云南實際推出的云南特色扶貧模式,在全國來看都是沒有的,而且效果十分明顯,整縣、整村的推進成為了云南扶貧的一種模式?!眳撬旖榻B,云南省扶貧開發不僅取得了巨大成就,還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創造了具有云南特點的扶貧開發模式。
吳遂表示,云南脫貧攻堅實施主要有三個路徑,一是年輕一代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通過培訓,讓他們盡可能地就業,第二是留守在農村有勞動力的人,加強技術培訓,加強產業扶持,讓他們增加收入,第三個路徑就是喪失勞動力的這一部分人群,通過農村最低保障制度來進行幫助。
根據規劃,到2020年,云南將基本解決深度貧困問題,基本解決連片特困地區貧困問題,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人口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省政協委員、怒江州政協主席陳建平——
扶貧最根本是要減少農民對土地的依賴
“怒江是一個整體貧困州,也是云南扶貧攻堅的硬骨頭,是云南省扶貧攻堅的上甘嶺。”省政協委員、怒江州政協主席陳建平表示,怒江州的貧困面比較大,貧困人口比較多,貧困程度比較深。
“做好扶貧攻堅工作但靠怒江州的條件很難發展,需要黨中央、國務院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陳建平認為。目前國務院已把怒江立為全國三個扶貧攻堅示范州之一,加快推進同步建設小康社會。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怒江作為扶貧攻堅,整州推進的重點州市。
陳建平介紹,省委、省政府領導兩次到怒江召開扶貧攻堅的現場會,大概每年投入扶貧攻堅的資金有10個億左右?!杜莘鲐毠钥傮w方案(2013-2017年)》,計劃用5年時間投入48億元幫助怒江扶貧攻堅,方案開啟了云南省以建制州為單位,整體推進扶貧攻堅的先河。
對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以整鄉整村推進、安居工程、易地扶貧、產業扶持為抓手,幫扶到戶到人,項目到戶到人,認真解決貧困群眾喝水難、住房難、行路難、就醫難、上學難、增收難等問題。
“作為扶貧攻堅來說,就扶貧來做扶貧還是有他的局限性,因為要解決農民的最終出路,最根本的還是要減少農民對土地的依賴。”陳建平表示,云南將通過小城鎮建設,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等措施使老百姓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一部分農民通過勞務輸出到外省市,一部分農民則到城鎮就業。
陳建平認為,怒江要解決最根本的問題是交通,以及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通過發展水電等項目帶動怒江基礎設施的建設,推進小城鎮的建設,也可以大量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
貢山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馬正山——
旅游興縣 會讓這里成為讓人向往的地方
貢山縣深居中緬邊境滇藏結合部的怒江州,是中國人口較少民族獨龍族的唯一聚居地。這里有壯麗的高山峽谷風光,有最原生態的民族文化,但這里至今仍是云南最貧困的地方之一。扶貧工作在這里備受矚目,如何來改變民族地區貧困落后面貌,扶貧的突破口又在哪里?
2014年元旦前夕,貢山縣干部群眾致信習近平,報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的消息,習近平收到來信后回信祝賀并作出重要批示。如今隧道已經貫通,獨龍江也結束了數千年來冬季大雪封山道路不通的歷史。當地扶貧工作受到了國家與省級層面的大力扶持,在省委書記李紀恒的大力推動下,云南省啟動獨龍江鄉“整鄉推進,整族幫扶”項目,計劃用五年時間,徹底改變獨龍江的貧窮落后面貌。
如今,貢山縣的扶貧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在旅游開發方面,貢山縣將以推進民居改造為主打造特色旅游文化村寨建設,在貢山縣內三鄉一鎮中,每個鄉鎮至少有4~5個特色村寨,以差異化的建筑外觀和民族文化為特色,為游客提供豐富多彩的旅游產品。
在旅游產品的設計開發方面,目前有獨龍毯、獨龍族及怒族服飾等特色產品正在研發和培育之中。“現在我們的獨龍毯非常有特色,而民族服飾方面也將吸納時尚元素,打造出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旅游產品。”在馬正山的設想中,早已描繪出了一幅貢山旅游開發藍圖,他說,“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是一個讓人向往、讓人興奮、讓人激動的地方?!?
扶貧,需要找準自身優勢,在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日益看好的形勢下,貢山縣也找到了自己的“支撐點”。馬正山介紹,現在貢山縣在打造“一草兩樹一藥”產業,此外,“一蜂三畜”產業在貢山縣也極有潛力?,F在獨龍中蜂養殖,獨龍牛、獨龍原雞、高黎貢山豬,這些都是特色品牌,下一步也有極大的突破空間。
迪慶州州長黃政紅——
聚集分散貧困村民發展高原特色農業
今年省兩會期間,迪慶州州長黃政紅也就迪慶州扶貧建設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介紹,2014年,迪慶州扶貧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由過去的貧困人口近20萬減少到了去年只有14萬人。
迪慶作為五大藏區之一,扶貧工作有怎樣的思路?黃政紅介紹,迪慶的扶貧主要是從過去的散裝型輸血式扶貧,轉為造血功能性,整片整村的幫扶。
“我們已經推行了兩三年,取得的效果是很好的?!秉S政紅說,迪慶地廣人稀,村民居住分散,以前改善生活條件這方面,拉點修路,成本很高,現在迪慶正逐漸將分散居住在生態脆弱的高原上、生活貧困的居民,以生態移民、產業移民的模式,三措并舉,來解決他們的貧困問題。
黃政紅介紹,迪慶扶貧移民做得比較好的模式是達日模式——把分散在山頭上的156戶、近千貧困村民,移居到江邊,由國家籌措資金為他們開墾田地,引進新的產業,比如葡萄、核桃、油橄欖基地,并讓他們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五六年后,村民的產業得到發展,將能夠徹底實現收入增加、脫貧致富的目的。省人大代表、昭通市長張紀華——
“十三五”昭通每年脫貧22萬人以上
“習總書記說,要是到2020年還有幾個連片貧困區依然如舊,就談不上全面小康?!笔∪舜蟠?、昭通市長張紀華昨天談起昭通如何扶貧攻堅時這樣說。
據了解,昭通市目前還有158.2萬貧困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27%,占全省貧困人口的23%,貧困人口總數居全省第1位,其中有近30萬人生活在喪失基本生存條件的高寒、邊遠深山區、石山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張紀華介紹,多年來昭通市通過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產業扶貧、易地搬遷等方式,積極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增強脫貧致富的能力。近3年,昭通共解決和鞏固了45.45萬貧困人口的溫飽。今年,昭通要穩定脫貧23萬人,“十三五”時期每年至少穩定脫貧22萬人以上,到2020年,要實現158.2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基本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基本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
談及地震災區群眾溫暖過冬和恢復重建,張紀華說,昭通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魯甸6.5級地震受災群眾過渡安置期間溫暖過冬工作領導小組,目前,過渡期生活補助資金、過冬御寒補助資金,以及過冬御寒物資已全部發放到位。地震災區恢復重建,還將與扶貧攻堅有機結合。據他介紹,昭通將緊扣國務院《魯甸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和省《實施方案》,確保用3年時間完成魯甸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任務。
省人大代表、魯甸縣委書記保劍——
魯甸扶貧,要抓住災后重建重大機遇
“扶貧攻堅一定要找準產業,而對于魯甸來說,還要抓住地震災后重建這一重大機遇。”省人大代表、魯甸縣委書記保劍,昨天結合魯甸縣的實際,談了自己的扶貧觀。他說,發展花椒、蘋果等經濟林木和輸出勞務,是魯甸扶貧行之有效的好方式。
保劍是2013年出任魯甸縣委書記的,他說,2008年他到魯甸當縣長,當時龍頭山鎮的經濟作物全是烤煙,效益一般,在他的推動下,當地才開始種植花椒。魯甸是一個十年九旱的地方,干熱河谷多,平均全年降雨才923毫米,有的地方還更少,而花椒和核桃,剛好是兩種比較耐旱的經濟作物,當地群眾種了幾年,就收到了效益,由政府推動種植花椒變成了自己主動種植。
“當地群眾最初是用比較差的地來種花椒,后來發覺效益不錯開始用耕地種,最后連山坡也利用起來了。”保劍介紹,現在魯甸有25萬畝花椒,花椒一般是三年掛果,五年盛產,現在魯甸的很多花椒已經進入盛產期,去年,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4800多元,今年預計還能增加16%。
扶貧攻堅一定要抓產業,保劍說,這是他這么多年來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們來算筆賬,魯甸的25萬畝花椒,按每畝收入5000元算,就是12.5億元;80萬畝核桃,按每畝4000元算,就是32億元;再算上6萬畝蘋果,一畝2萬元,又是12億元;還有,魯甸一年有13萬名勞務輸出,按每人每年收入1.5萬元計算,節省一點,扣除開銷又超過15億元。你看,農民的收入不就這樣增加了嗎?”
在保劍看來,扶貧就是要發展產業和勞務輸出相結合,短期和長期相結合,種植花椒、核桃等,屬于培育長期產業,但是因為這些經濟樹木都有一定成長期,在出效益之前,農民還需要通過輸出勞務增加收入。 省人大代表、省發改委主任王喜良——
昭通不缺資源,交通不便制約發展
省人大代表、省發改委主任王喜良,參加昭通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分組會議時說,昭通要抓住國家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機遇,搞好互聯互通,做到“上接成渝經濟圈,下連長江經濟帶?!?
王喜良認為,昭通不缺資源,制約昭通發展的,主要是交通。目前,渝昆高鐵已經納入國家建設計劃,2016年就可能開工建設,隆黃鐵路敘永-畢節云南段今年內開工建設,這些對于昭通來說都是比較有利的因素。昭通要做好水富港到宜賓港的航道整治,緊緊抓住國家建設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機遇,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做到“上接成渝經濟圈,下連長江經濟帶?!边M而實現互聯互通,通江達海。
“魯甸的發展,有災后重建這么一個含金量非常高的政策機遇。”王喜良說,魯甸要抓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至于整個昭通,要抓好花椒、核桃和蘋果等經濟作物的發展,搞好利于扶貧富民的相關產業,并實施退耕還林,保護好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省政協民宗委提案關注滇西邊境扶貧——
建議把安居房改補助由每戶1萬提到4萬
省政協民宗委向大會遞交的《關于加快滇西邊境集中連片困難地區扶貧開發》提案中指出,當前,滇西邊境片區扶貧開發面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社會發育程度低,深度貧困問題凸顯;基礎設施落后,瓶頸制約突出;政策支持不夠,資金投入不足;扶貧機構力量不足,工作職能弱化等問題。
建議把扶貧工作作為檢驗各級領導干部執政能力的重要標準,作為各級政府工作重要內容部署安排。著力推進全省扶貧開發機制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新、工作舉措創新,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工作力度、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扎扎實實推進滇西片區扶貧的開發。
提案中建議,充分考慮滇西邊境片區人均投入大、成本高的實際,重視縣際、州際接合部地區的銜接,科學規劃,制定符合實際的規范和標準,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建議把扶貧安居房改造補助標準由每戶1萬元提高到4萬元,其中國家和地方財政分別投入2萬元,切實解決深度貧困群眾無力改造危舊房,貸款后無力還款的問題。
突出發展民族文化旅游產業。把滇西地區的高原湖泊、溫泉、雪山、峽谷、喀斯特地貌、熱帶雨林等自然景觀,與濃郁的少數民族文化結合起來,打造契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符合滇西地區實際的旅游扶貧開發模式,讓貧困群眾切實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