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撐。實現中國夢,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黨和政府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具有時代特質的中國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農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農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追逐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三農”夢想,農民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精神呢?
農民群體特點及原因分析
勤勞。這是中國農民的鮮明特征。一年到頭,不論風霜雨雪、嚴寒酷暑,都能看到廣大農民在地里辛勤忙碌的身影。
吃苦。這是中國農民的優良品德。前不久我去陜北考察,當地農民以種植蘋果為主,百十斤的肥料袋、水果筐,他們搬上搬下,眉頭也不皺一下;農閑的時候,還要想盡辦法,在城里找零工掙錢。
熱情。這是禮儀之邦的具體表現。在農村,大家都很熟絡、很熱情,大事難事,只要言語一聲,全村男女老少都會齊上陣,出人出物出錢。
從整體上看,中國農民很淳樸,認老理、講規矩,好組織、易發動,還很直率。但是,由于自然環境、歷史發展等方面原因,也導致農民精神層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資源匱乏、教育落后、觀念陳舊等。
資源匱乏。我國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國農民平均占有的生產資料相對較少,多數南方地區,人均不足1畝地。正如一位基層干部介紹,農民之所以斤斤計較,有時顯得自私自利,因為他占有的資源少。
教育落后。農村教育落后。上世紀90年代以后,快速的撤校并校,許多村里沒有了小學、鎮里沒有了高中,造成偏遠地區上學不便,加之生活壓力較重,一些農民的孩子不得不放棄讀書而外出謀生。
觀念陳舊。大部分農民幾乎世世代代都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熟人社會”里,與外界信息交流少,缺乏有效的溝通,容易變得保守、短視,只看眼前利益;容易滿足現狀,不愿意接受改變,對新技術、新品種不敏感;有的攀比心理強,好面子思想嚴重等。
農民精神的主要來源
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關注“三農”問題,推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和“三農”夢想的實現,就必須關注農民精神的培育。農民精神的來源要素包括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當代中國的時代精神、典型人物的精神氣質等。
(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儒釋道精神構成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同時也決定了傳統中國人的精神特質。其中儒家思想主要是研究人與人及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問題;佛學是研究人與內心關系的問題;道家是研究人與自然關系的問題。中國主流價值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在價值取向上遵從“仁義禮智信”,在行為規范上遵從“溫良恭儉讓”,在人品上提倡“忠孝悌慈愛”。
(二)富有時代特質的中國精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倡導”,既是中國夢所要追求的理想和目標,又是共同圓好中國夢的精神保障。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要按照“三個倡導”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三)典型人物的精神理念
從古時的屈原、岳飛到現代的雷鋒、焦裕祿,一個個典型人物的精神理念對社會核心價值產生了重大影響。如原華西村老農民、老支書吳仁寶自1961年擔任第一任華西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一干就是48年,他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率領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為華西村逐步成為“天下第一村”奮斗了一生、奉獻了一生,不僅讓華西村的農民敬仰,更讓全國人民敬仰。
農民精神的核心要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遵循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對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我以為,農民精神應該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熱愛祖國。堅定地走中國道路,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熱愛祖國的山河,掌握與自然相處的技巧,保護美好環境,讓祖國豐富的寶藏惠及子孫;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敬重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擁有文化自信;愛國愛家鄉,愛我們自己,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美德,維系全國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勤勞協作。有勤勞勤奮的毅力,有團結合作的意識,有共同發展的眼光;熱愛農民這份職業,對這份職業盡職盡責;專注鉆研、努力提高,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甘于奉獻、贏得自豪,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科學守信。講科學、學技術,講信用、求誠信;主動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專業技術培訓,提高勞動技能和經營水平;做到善于思考,善于總結,善于行動;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用誠實勞動獲取合法利益,以信立業,講信譽、重合同、守諾言。
崇仁厚德。加強德行修養,注重個人品德,建立家庭美德,遵守社會公德;友善為本,增進感情,凝聚力量,促進發展;仁慈為懷,敬老愛幼,互幫互助,激發愛心,傳遞人間正能量;鍛煉提升內在精神,追求遠大,情趣高雅,身心康健。
農民精神的培育與踐行
民無魂不立,國無魂不強。只有讓夢想插上精神的翅膀,才能產生巨大的物質力量。要切實加大農民精神的培育力度,為追逐“三農”夢想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一)突出精神培育
大力發揮鄉村級組織作用,加強農民精神培育,引導農民樹立崇高道德風尚;強化誠信教育,建立以法律為保障的信用制度,加大懲治失信行為的力度,建立誠信記錄檔案;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生動和群眾愿意參加的文體活動,讓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占領基層文化陣地;宣傳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反對鋪張浪費,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作用,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當好示范引導,管好身邊的人。
(二)加強培訓管理
做好培訓的頂層設計,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不斷豐富培訓內容,從單純的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向更廣的領域延伸,包括新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創業勵志事跡宣傳、兒女家庭教育、醫療衛生常識和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等;制定培訓跟蹤考核辦法,強化對過程和結果的監督考核,及時發現并認真解決存在的問題。
(三)改進培訓方式
進村入戶搞培訓,以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不求規模、但求實效;對于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多開展現場教學,現身說法;對于青年農民、文化程度較高的農民,結合理論和生產實際教學,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對于40歲以上農民培訓,多采取現場培訓、講座培訓等傳統培訓方式;對40歲以下的年輕農民,多采用網絡、微信平臺,隨時隨地培訓;建立農民實訓基地,推廣先進適用的技術和裝備,豐富培訓載體。
(四)關注農村婦女
聰明能干的家庭主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家庭的生活狀況和孩子的發展前景,要下大力氣開展好農村婦女培訓,不僅要提高農業生產技能,更要提高家政管理能力;鼓勵引導更多的農村婦女參加培訓,有針對性地拓寬培訓領域,充實培訓內容,穩步提高農村婦女的科技文化素養和家政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