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6日,剛過不惑之年的李新平履新云南省扶貧辦主任,18個月的時間里,這個容貌儒雅,談吐溫柔的男人,發狠一樣對全省各個貧困地區進行密集調研,眼角的皺紋和斑白的鬢發,似乎被云南數十個貧困縣區的風沙所淘蝕和浸染。日前,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研組對云南省的精準扶貧作調研與考評的間歇,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云南省扶貧辦12樓的辦公室里采訪了李新平。
李新平背靠著窗戶,不斷用手勢來輔助他談話的力度。他的背后,是現代化都市里鱗次櫛比的高樓,高樓外,是觸目可見的大山,把喧囂的都市包圍——這一場景似乎喻示著云南省扶貧的現狀:層出不窮的困難如重重大山包圍著左沖右突的扶貧隊伍。如何才能殺出重圍,走向坦途?
李新平告訴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到貧困地區調研,針對扶貧開發工作中存在底數不夠清、指向不夠準、針對性不夠強等問題,反復強調要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扶持,對扶貧資源進行精確配置,要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迅速推動建立全省精準扶貧工作機制,聚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以專項扶貧為支撐,實施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精準考核,實現扶貧開發措施從“大水漫灌”向“精確滴管”轉變。
“貧困人口的數字是統計部門通過農村住戶抽樣調查推算得出的,但這些貧困人口在哪里?到底是誰?是無法回答的。”李新平在為記者釋疑解惑時說,“實施精準扶貧,就是真正摸清貧困底數,找準最困難的人口,解決‘扶貧扶誰’的問題,并找準致貧原因,實施差異化扶持管理,才能優化配置扶貧資源,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在李新平看來,精準扶貧給云南省的扶貧開發工作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挑戰:
一是貧困人口規模控制數與實際數量不符合,這是最根本的也是難以突破和解決的問題。此次扶貧對象識別,國家同意采取“規模控制、指標分解、逐級下達、整戶識別”的方式。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法定數據,2013年底云南省農村貧困人口為661萬人,經過反復協調爭取,國家在云南省661萬人的基數上上調6%,確定在全省范圍識別700萬貧困人口約175萬貧困戶,給予了云南省很大的支持,但仍然與云南省貧困人口的實際數量還有較大的出入。據云南省扶貧辦摸底,全省貧困人口大約有1500萬人。
二是項目資金管理制度不配套。專項扶貧項目資金是實施精準扶貧的支撐力量,而云南省每年投入的專項扶貧項目資金為50.24億元,平均每個貧困人口只有625元,所以專項扶貧項目資金必須加大。
三是信息化建設十分滯后,難以滿足精準扶貧關于扶貧對象和項目資金全程動態監管,與相關行業部門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加大信息公開力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等要求。
李新平介紹說,為適應精準扶貧的要求,云南省在客觀全面總結扶貧工作經驗做法的基礎上,提出了“12355”的工作思路,“1”就是實現新十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確定的“兩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一扭轉”目標任務;“2”就是同步推進區域開發與精準扶貧兩個重點,做到兩個“輪子”一起轉;“3”就是貧困地區年輕一代著力加強素質教育和技能培訓促進轉移,對留守人員著力培育產業增強發展能力推動脫貧,對喪失勞動能力人員著力完善社保實施“托底”的“三個層次脫貧路徑”;第一個“5”就是“做大蛋糕、找準平臺、創新機制、突出重點、合力推進”的“五句話工作思路”;第二個“5”就是圍繞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基本素質、基本保障、基本隊伍的要求,打造整鄉推進、雨露計劃、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安居工程“五大扶貧品牌”。
但在云南省,區域開發和精準扶貧如何同步推進的?結合點在哪里?李新平介紹說,區域開發強調的是一個區域的整體扶持發展,精準扶貧更注重個體的精準識別和分類指導,但兩者的目標一致,方向一致,都是瞄準最貧困的群體或區域,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打殲滅戰。要真正實現兩者的同步推進,關鍵在于找準平臺和抓手。而云南省通過長期的實踐探索,已經找到了最有效的平臺和抓手,就是整鄉推進。
“現在最難啃的‘硬骨頭’,在對象上就是120.4萬邊遠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深度貧困人口,在區域上就是怒江州、寧蒗縣、獨龍江鄉、紅河南部等特困地區。”李新平告訴記者,早在2007年,在李紀恒省長的親自主導、推動下,云南省在會澤縣五星鄉啟動了整鄉推進試點。到2013年年底,全省先后組織實施了130個整鄉推進。
“實踐證明,整鄉推進有利于統籌整合區域開發與精準扶貧兩個方面的政策、資源和措施,優化布局區域主導產業、鄉村優勢產業、農戶增收產業,聚力破解制約脫貧發展的主要瓶頸問題,真正做到區域開發與精準扶貧兩個輪子一起轉,創造了具有云南特點的扶貧開發新模式,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社會的廣泛認可和群眾的普遍歡迎。”李新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