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1月1日起施行
2015年11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35號主席令,公布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并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種子法》共10章,分別為總則,種質資源保護,品種選育、審定與登記,新品種保護,種子生產經營,種子監督管理,種子進出口和對外合作,扶持措施,法律責任及附則。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修訂草案)>的說明》指出,現行種子法自2000年施行以來,在提高品種選育水平、發育種子生產經營多元主體、規范種子市場秩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我國種子生產經營出現了不少新情況,種子法的一些規定已不適應。一是種質資源保護不力,有效利用不足,流失比較嚴重,需要完善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制度。二是育種創新體制機制還不適應現代種業發展要求,需要培育和構建能夠激發自主創新的育種體制機制。三是植物新品種保護力度小,假冒侵權現象時有發生,需要加大對原始創新的保護力度。四是種子生產經營管理環節多,需要簡化,有的審批事項需要下放。五是種業國際競爭力弱,做大做強需要大力扶持和培育。六是基層種業執法機構權責不清,需要明確種子種苗管理機構在執法中的職責地位。七是法律責任范圍偏窄,處罰力度偏小,需要充實。十一屆全國人大以來,全國人大代表有780人次提出修改種子法和制定植物新品種保護法的議案25件。201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種子法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提出了修改種子法的建議。2013年,修改種子法列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由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牽頭修改。在修改過程中,先后兩次征求31個省(區、市)人大和國務院有關部委、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種子企業和專家的意見。
根據《說明》,種子法修改把握了五項原則:一是強化植物新品種保護,鼓勵自主創新,嚴厲打擊假冒侵權;二是完善育種創新體制機制,支持基礎性、前沿性和公益性育種研究;三是發揮種子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引導和扶持其做大做強;四是保障種業安全和生物安全;五是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監管。按照上述原則,新《種子法》著重對種質資源保護、育種創新體制機制、品種管理、植物新品種保護、執法機構及有關管理制度、取消和下放的行政許可事項、扶持措施、法律責任等八方面內容進行了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