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九日下午,習近平在海南亞龍灣蘭德玫瑰風情產業園高興地戴上黎族群眾遞上的斗笠。
11月25日,習近平在地處沂蒙老區的臨沭縣曹莊鎮朱村,親切地拉著83歲的“老支前”王克昌的手。
6月3日, 習近平在哥斯達黎加詢問咖啡種植情況。
11月5日一早,李克強到撫遠縣紅旗村查看耕地深松情況,并攀上駕駛室同農機手交談。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讓農民成為體面職業……
12月24日,從新一屆領導集體悉數參加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傳出大量讓人心暖的詞句。按計劃,中國農村5年內完成土地確權。未來,當農民將更受尊重,也將有更好的收益。
同在24日,幾大新聞網站同時推薦了2013年11月號《文明》雜志。通讀本期雜志7篇新一屆領導集體特稿,不難發現:他們要么出身農家,要么當過農民,或與農民關系密切,他們跨過黃土高坡的溝溝壑壑,趟過鳳陽農村的田埂地頭,在東海風浪中打過魚,在東北大地上種過莊稼……并最后在中南海會合。
因為經歷,他們身上有著濃重的三農情懷,與農村、農業、農民有著不可割舍的情緣。曾經,他們在田埂上思考國家未來,而今,他們在中南海里眷顧莊稼。而這不是一種簡單巧合。
習近平: 陜北的老鄉們對我幫助最大
據一位參會者回憶,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描寫農村和田園風光的詩句,并熟稔農事諺語,隨手拈來。足見他對“三農”的熟知和親近。
中國農村常有他的腳步。2013年元旦前夕,履新總書記剛一個半月,習近平即來到河北阜平龍泉關鎮駱駝灣等村看望困難群眾,并品嘗蒸土豆。4月9日,他在海南亞龍灣蘭德玫瑰風情產業園考察,對“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種植經營玫瑰花、示范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他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村考察,摘了柚子,叫了“大姐”,看了豬圈。全會后,他到山東臨沭縣曹莊鎮朱村“老支前”王克昌家看望,對老人說:“請你批評指正……”
外國農家也是他愛去之地。除了愛踢足球,能開拖拉機,這是習近平留給世界的又一印象。
6月3日,哥斯達黎加,習近平走訪當地農戶薩莫拉一家時說,我當過農民,曾在農村基層工作多年。到后來在縣、市、省、中央工作,我經常去農村,同農民見面,了解他們的溫飽冷暖和喜怒哀樂。
去年2月16日,參觀美國考察艾奧瓦州金伯利農場時,他步行前往農場糧倉進行實地考察,參觀和實際操作了農場聯合收割機、播種機、拖拉機等大型農機用具。同日,在中美農業高層研討會上,習近平提到自己“對農業深有愛好”。他分析了自己對農業、農村、農民都有深厚感情的原因——
曾經在中國西部的一個省當農民當了7年,并且做了一村之長。之后又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或專門分管過農業工作,或領導全面工作也重點領導過農業工作。因這些經歷,他熟知中國的西北農業、華北農業、山區農業、閩南農業、現代農業、都市農業,等等。
他所提到的7年,是1969年至1975年。1968年12月,16歲的習近平前往陜西延安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當了一名普通農民。新華社特稿報道,那些年,習近平幾乎沒有歇過,種地、拉煤、打壩、挑糞……什么活兒都干過,什么苦都吃過。在鄉親們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麥子走10里山路長時間不換肩的習近平,是個“吃苦耐勞的好后生”。“干活不惜力”、“有知識、點子多”的他,逐漸贏得鄉親們的信任,不但入團入黨,還擔任了大隊黨支部書記。他曾坦誠地說,在他的一生中,對他幫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輩,一是我那陜北的老鄉們”。
此外,習近平的博士論文《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2001年12月),關注的也為農村問題,論述了當時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發展中面臨的難題及解決方式。他還著有《現代農業理論與實踐》(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一書,等等。而其發表的農業相關論文更多。
2006年12月1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刊發《政者需要學與思》,引用了《左傳》中的“政如農功,日夜思之”。用農事比喻從政,足見習近平對政農相通的深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