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888_游泳教练一手摸着我的胸_小受被多男摁住—灌浓精_bl文库甜肉吸乳play

讓賣家找上門

發布采購單》

https://bjzbm.ynsnw.com/

韓長賦就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及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答記者問

   2013-12-07 14660

    主持人胡凱紅:下面開始提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請問韓部長,剛才您介紹了今年糧食實現了連續十年的增產,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今年春天的東北出現了低溫春澇,夏天出現了南旱北澇,自然災害還是比較嚴重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靠什么取得“十連增”的?我們的糧食已經連續十年增產,但是依然從東南亞一些國家進口糧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為什么還要進口糧食?謝謝。

    韓長賦:這個問題也是很多朋友關心的問題。今年的糧食生產首次實現了建國以來的“十連增”,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也是一個高點。這個高點是在成本漲、災情重的情況下取得的,可以說來之不易。確實像你所說的,今年南方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干旱,北方的部分地區,特別是東北的有關省份發生了嚴重的澇災,在這種情況下能實現糧食豐收,實現“十連增”,而且跨上了一個新的千億斤的臺階,來之不易。我總結概括主要是三條:政策有力、抗災有效、指導到位。

    政策有力。政策是農業生產的一個最有效的指揮棒。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和糧食生產。今年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和分管農業的汪洋副總理多次到農業生產一線調研指導。國務院兩次常務會專題研究糧食生產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出臺政策和措施。比如為了穩定夏糧生產,國家在去年國慶節之前及早公布了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每斤提高了1毛錢,這對穩定小麥面積起到了很直接的作用。你剛才講到的今年的南旱北澇,中央財政針對災害多發的形勢,安排了40億的補助資金。比如說支持小麥的“一噴三防”,支持北方和南方水稻主產區綜合施肥促早熟,防寒露風、防早霜,支持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這些措施有效防范和減少了災害的影響。另外,各個地區、各個部門也出臺了很多政策措施,增強了投入。

    抗災有效。我國的災害還是蠻多的,一定程度上說減災就是增產。今年從農業部門來講,我們及時完善了防災減災的預案,落實科學減災的措施,我們組織專家制定分區域、分品種、分災情的技術減災方案,先后派出了68個工作組和專家組深入災區開展指導,全力推進農業的科技抗災。

    指導到位。我回顧了一下,在關鍵農時季節,這一年先后組織制定和下發了20個技術指導意見,通過媒體朋友們傳遞給農民,指導防災減災。另外我們的農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蹲點包片,指導農民因時因地因苗來落實田間管理措施。我們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比如全國4000多個萬畝以上的小麥高產示范片平均畝產達到了528.3公斤,比所在地區平均高89.4公斤。當然還有其他的措施,這些措施在今年災情比較多、也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對抗災奪豐收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第二個問題也是很多朋友關心的,“十連增”后怎么還進口?確實,這幾年糧食的進口數量在增加。從根本上講,增加的原因就是我們增產的幅度還不能夠完全滿足消費剛性增長的幅度。大家知道,我們的人口在絕對增長,城鎮化人口在快速增加,另外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升級,加上農產品加工的因素,所以增加了需求。從貿易角度講,也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的糧食還需要一些品種調劑,比如小麥我們是不缺的,庫存也比較豐富,但是我們要進口面包粉。二是價格因素,國際上一定的時段糧食價格比國內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進口。但我們進口的總量并不多,去年谷物進口200多億斤,占總產量的比例還是很小的,今年1~9月進口的數量是下降的。

    總之,我們還是要立足國內解決我們的吃飯問題,同時也適度利用國際市場。謝謝。

    中國日報社記者:剛才提到農民增收的問題,十八大提到到2020年城鄉居民的平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具體到農民收入倍增的計劃是怎樣的?謝謝。

    韓長賦:農民增收是件大事,如果說保證糧食的穩定增長、保證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促進農民增收就是農業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這幾年農民的收入是保持穩定的,也有較快增長。剛才我講了,前三季度的農民人均現金收入是7627元,實際增長9.6%,這個數據比GDP增速高1.9個百分點,因為中央今年講城鄉居民收入要和GDP保持基本同步,我們這是高于的。比城鎮居民收入增幅高2.8個百分點。中央提出來預期性的經濟增長率7.5%左右,今年的農民收入我們預計會高于這個水平,將實現連續十年較快增長。

    三中全會《決定》對農民問題高度關注,對農民的權益高度關注,提出關于農村改革的措施,對農民增收也是利好。比如說《決定》對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作出了系統部署,強調要健全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這會進一步增強農業經營的增收潛力,就是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再比如《決定》明確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這也有利于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再比如《決定》強調要推進城鄉要素的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這也有利于建立農民收入增長的長效機制。再比如《決定》還提出要健全就業、創業的體制機制,特別是鼓勵農民轉移就業、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這都有利于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

    剛才你講到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節點,要實現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就是倍增計劃或者倍增目標。我總的判斷,保持農村好的發展形勢,落實好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農村的各方面政策,我們對農民實現收入的倍增還是有信心的。具體講還是四輪驅動。一是要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提高農民的家庭經營收入。二是擴大農民的就業空間,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現在看工資性收入是農民收入當中增長最快的一個輪子。三是要繼續鞏固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包括改革和完善農業的補貼制度,增加農村的公共服務,增加農民的轉移性收入。四是落實好三中全會精神,推進農村的產權制度改革,保護農民的財產權利,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隨著農業現代化本身的發展,也隨著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農民的收入還是可以預期的。當然,這其中還有一些困難,還有一些事情要真正落實,但我們還是有信心的。

    中國新聞社記者:我想問一個農業農村改革的問題,農村土地制度是三中全會《決定》的重點內容,請分析《決定》有關土地制度改革有哪些新突破?新政策?最近關于農村土改有各種解讀,請問應該怎么看待?謝謝。

    韓長賦:你提的問題是當前的熱點問題,也是大家都關注的問題。土地制度是農村最根本的制度,土地關系是農村最基礎的生產關系,土地權益也是農民最大的一塊利益。所以土地制度問題確實牽一發動全身,土地制度改革確實關系重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比較全面的部署,其中有許多的創新和突破。土地制度也好,土地改革也好,我們先要弄清所謂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涉及哪幾個方面,我想給記者朋友們介紹點情況。

    一是農戶的承包地。我們最基本的土地制度安排,是指農村的土地是農民集體組織成員的土地,是集體所有,而且多數是村民小組的集體成員共同所有。土地分國有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里面60%以上是村民小組的所有權。

    二是農村的集體土地承包給了誰?是承包給農戶的,不是承包給農戶的某一個成員或每個成員,是家庭承包,我們是家庭承包責任制。為什么有時候說農民家里有一個孩子上學了,上了大學,在城里留下來工作,他的田沒有收回來,因為他父母親,還有其他家庭成員還在村里當農民,在種地,所以他的田是收不回來的。要依法保障農民的承包地權益,這是農民的第一個土地權益。《決定》講得很清楚,要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并保持長久不變。農戶的承包經營權是要保持穩定,是長久不變的。同時在原來的占有、使用、流轉、收益等權益的基礎上,再賦予農民對承包經營權的抵押、擔保的權能。值得注意的是,承包經營權抵押的客體是土地經營權,也就是說,是在承包或者流轉土地上從事農業生產并處置農產品的權利,不是承包權,更不是所有權。

    在農村承包土地上可以說有三個權,首先是集體的所有權,然后是農戶的承包權,接著還有一個是生產經營權,我們現在流轉的,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抵押、擔保,指的是經營權。

    關于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大家比較關注。這個問題我覺得現在有些解讀不全面,不能誤解誤讀,一定要把握好,這里有三個限定詞:一是它是集體的經營性建設用地,并不是集體的所有的建設用地,因為農村還有公益性建設用地和宅基地,更不是原來建設用地之外的其他耕地,這是一個限定詞。二是符合規劃。即使取得土地使用權,要建設什么也要符合規劃。三是用途管制。概括地說,允許入市的只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必須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農村集體的經營性建設用地才可以出讓、租賃、入股,并不是說所有的農村建設用地都可以自由入市。而且以我的理解,即便是集體的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首先也還要確權、確地,不能無證轉讓;還要規范公開的市場操作,不能私相授受,所以需要開展試點,不是一下就推開的。

    保障農戶的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完善農村的宅基地制度,通過試點慎重穩妥地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渠道,這是《決定》中講的,我們要全面理解,絕不能誤以為農民的宅基地就可以自由買賣了,城里人就可以到農村買個宅基地蓋房子,甚至蓋別墅了,中央的精神不是這個意思。

    總體上講,三中全會《決定》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明確了方向,進行了全面部署,但是我們一定要全面正確地理解,特別是有兩點不能誤讀誤解:第一,推進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出發點是為了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不是為了解決城市建設用地指標,不是讓城市居民到農村購買宅基地蓋房子,也不是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去圈地,我們應該把握,中央主要是從維護農民權益角度來考慮的,這是我們政策的出發點。

    第二,推進土地制度的改革,前面我講了,它關系重大,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既要積極又要穩妥,無論是承包地的抵押、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入市,還是住房財產權的流轉,都要先搞試點,而且試點是要報批的。要堅持全會提出的審慎、穩妥的原則,規范有序推進。不能事情還沒有弄明白就盲目推進,這樣才能保證農村的土地制度改革能夠健康地向前推進。

    路透社記者:轉基因玉米MIR162已經得到很多國家的批準進口,包括歐盟很多國家,請問中國為什么一直拖延批準進口,可以說一下具體的原因嗎?還有一個問題是有國內媒體稱中央明年的一號文件會調整糧食安全的自給率,中國如何協調國內糧食安全、生態保護和進口的關系?

    韓長賦:你提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關于轉基因的問題,我想請我們的新聞發言人畢美家先生給你做回答。第二個問題關于糧食自給的問題我來回答。

    畢美家:我先來回答您的第一個問題。據了解,先正達股份公司于2010年3月向我們國家提出了轉基因玉米MIR162的材料入境申請,在我國境內開展環境安全和食用安全的檢測。之后該公司多次提交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證書申請,經我們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評審,認為該公司提供的相關材料和實驗數據不是很完整,并存在一些問題,農業部本著審慎的原則,要求其補充材料和實驗數據。今年11月份,該公司又一次提交了安全證書的申請,目前我們有關單位正在進行評審。謝謝。

    韓長賦:你剛才講的關于中國的糧食自給的問題,我想講兩句話:第一,立足國內來保證糧食的基本自給,這是我們一個明確的長期的方針。因為中國有13億多人口,現在還在繼續增加,在推進城鎮化、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我們的生活水平、消費水平還在提高。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也是農產品、糧食的消費大國,我們要基本立足國內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很形象地講過兩句話: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自己的飯碗主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方針。所以我們就要保持糧食,特別是谷物要有比較高的自給率,保持95%的自給率。同時,我們也會積極地利用國際市場和參加國際合作。

    我想說的第二句話,實踐證明,中國政府有能力解決和保證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糧食在這十年來實現了“十連增”,可以說我們在這樣一個消費增長的過程中,用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耕地解決了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下一步通過深化改革,有五項措施是很明確的,要堅持下去。一是堅守18億畝的耕地紅線,同時也要保證常年16億畝以上的糧食播種面積。二是不斷鞏固和強化農業的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調動地方政府重視糧食、農民生產糧食、科技人員科技興農這三個積極性。三是依靠科技,現在科技還有很大的空間,特別是農業的品種和農業機械化,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四是體制創新。在堅持完善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來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五是始終堅持立足抗災奪豐收。有這幾條,我們有信心繼續保持糧食生產的穩定。謝謝。

    北京青年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一是《決定》中多次提到深化農村改革,請問農業部認為深化農村改革的重點是什么?二是有媒體報道稱農業部自己的幼兒園是不食用轉基因食用油的,是不是農業部的機關食堂和幼兒園都是不食用轉基因食品的,您如何看待對轉基因的爭議?

    韓長賦:關于農村改革的問題,這次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的部署,三中全會把農村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體現了黨中央高度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全會《決定》有很多地方對深化農村改革進行了闡述,還列了一個專題,就是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作了專題的部署。特別是全會鮮明地提出,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的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的成果。我覺得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中央對現代化進程的科學把握,對“四化”同步的明確要求,也體現了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

    剛才你講到三中全會《決定》對農村改革有哪些部署,有哪些方面的任務,關于深化農村改革的新要求、新舉措有很多,我可以在這兒做一個梳理,和記者朋友們交流。我認為重點是要把握好、貫徹好、落實好七個方面的改革任務:

    一是堅持完善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核心是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引導土地有序流轉,保障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

    二是構建新型的農業經營體系。核心是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培育多元化的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

    三是健全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核心是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健全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完善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機制。

    四是加強農村的金融保險支持。核心是創新農業的抵押擔保體系,引導規范農民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完善農業的保險制度。

    五是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核心是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六是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核心是節地節水、治理面源污染、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在這方面進行機制創新。

    七是積極推進農業對外開放。核心是統籌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農業也要“走出去”。

    我覺得還有很多任務,但是這七項是非常重要的。借此機會我指出一點,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改革是從農村發端的,35年來農村改革為全局改革探索了路子,積累了經驗。下一步我們推進農村改革,也必須全面準確地領會中央的精神,堅持正確的原則,科學理性地推進。

    我覺得在農村改革方面,我們在工作的指導上、實踐的推進上有四個原則需要把握:一是要堅持穩中求進。堅持多年來農村改革探索出來的正確道路和基本政策不動搖。在這個基礎上改革創新,破除不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體制藩籬。二是要統籌兼顧“三農”。在我國,農業、農村、農民是一個整體,而且我認為“三農”當中農民問題是核心,所以我們必須對“三農”問題同等重視,不能分開,不能只注意解決了農業問題而忽視了解決農民問題。三是要堅持城鄉聯動。改革要著眼于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建立新型的工農城鄉關系。四是要積極穩妥推進。要有底線思維,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試點先行,典型引路,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上,更不能拔苗助長。我們要本著這樣一些原則,按照全會的要求來加以推進。謝謝。

    畢美家:我來回答青年報記者朋友的問題。我是農業部的一個新兵,在部里工作了兩個年頭。據我所知,我們部里的幼兒園也好、食堂也好,所采購的原料都是來自普通的超市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剛才記者朋友問的這個問題,我想可能關鍵還是關注轉基因的安全問題。迄今為止,轉基因產品大規模的種植在世界上已有17年的歷史,現在沒有發生一起被科學所證明它是有安全問題的案例。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都一再表明,經過安全論證的轉基因產品與其他傳統的農產品、傳統的食品一樣安全。人們對轉基因也有疑慮和擔心,主要是轉基因在我們國家的發展時間比較短,人們對轉基因技術不了解,加上我們的科普宣傳不夠。所以下一步我們要與有關部門加大科普宣傳的力度,使更多人知道轉基因是一個什么樣的事物,從而認識它、理解它。隨著實踐的發展和科普宣傳的深入,我想人們對轉基因產品疑慮是可以逐步打消的。謝謝。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我們的記者在各地采訪發現,最近一段時間在全國各個城市的奶制品,特別是液態奶的價格都有上漲,有分析說是因為各地都出現了奶荒,不知道農業部了解的情況是否有奶荒存在,如果是的話什么時候能夠緩解?

    畢美家:今年我們的生鮮乳供不應求的情況比去年突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新西蘭恒天然事件的影響,二是今年極端氣候,特別是南方極端氣候的影響,三是今年一些養殖戶大規模地淘汰一些產奶低的奶牛,這幾點原因疊加,導致今年生鮮乳市場的供求出現了缺口。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奶業生產總體是平穩的,市場供應應該是有保障的。從生產情況來看,雖然散戶的奶牛存欄是下降的,但是規模養殖戶的存欄奶牛是上升的,單產的水平是提高的。

    從供應情況看,今年1~10月份,全國的乳制品產量是2206萬噸,同比增長6.7%,市場的乳制品種類也是比較豐富的,供應也是比較充足的。目前全國的生鮮乳平均價格每公斤在4元左右,同比上升20%。從2011年到今年的6月這兩年半的時間,我們國家的生鮮乳價格一直保持在每公斤3.2元左右,沒有發生什么大的變化,但是在這期間,養殖戶的飼養成本上升了20%。所以這次生鮮乳價格的上漲,我們應該看到它是恢復性的。隨著后期新西蘭奶粉進口的恢復,以及規模奶牛養殖廠生產能力的逐步釋放,預計明年春節后,奶源緊張的情況將會有所緩解,價格也會基本趨于平穩。謝謝。

    韓長賦:關于剛才的兩個問題,我再簡要補充兩句。關于轉基因,我們總的工作原則是加快研究、推進應用、規范管理、科學發展,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業轉基因研究與應用。

    關于牛奶漲價的問題,我想補充一點。我們國家隨著城鎮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消費還是在快速增長期,這也是很多國際奶業集團以及國內的奶業企業愿意投入、愿意進來的根本原因?,F在我們國家人均消費牛奶的水平在世界上還是相對偏低,特別是相對發達國家來說我們低得多。牛奶都是農民養的奶牛生產的,但是我們的農民或者說絕大多數農民還沒有開始喝牛奶,所以價格有所上漲是需求拉動。

    剛才發言人講到了,現在在房前屋后養三五頭的小規模奶農退出也是好事,奶牛規?;B殖、標準化養殖、工廠化擠奶、封閉化運行,這樣可以提高牛奶質量,有利于保證牛奶的質量安全。我們要理性地看待牛奶價格正常、合理的浮動。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我有兩個問題:一是關于三中全會提出的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我想請問一下,在具體實踐中要注重哪些方面的問題,以保證這一體系適應我國當前農業發展的需求?二是和我們國家的糧食生產有關系,剛才提到我們已經取得了糧食生產“十連增”的成就,這個非常不容易,但是也有一些聲音比較擔心,認為糧食的增產部分是過度消耗農業資源的結果,認為這樣的增產是不可持續的。請問您怎么看這個問題?在推進農業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榮方面有什么計劃?

    韓長賦:這兩個問題都很重大,由于時間關系我簡要回答。關于第一個問題,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問題,這是三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大改革,而且我以為這是深化農村改革的首要任務,也是解決今后“誰來種地、怎么種地”這個問題的應對之策。關于這個問題,第一,要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這也是全會《決定》在這一款當中開宗明義寫的第一句話。因為我們國家有2.6億多的承包農戶,所以從總體上講,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家庭承包經營仍將是農業生產經營的重要基礎,也可以說是主體的一個基本面。2.6億多小規模農戶會逐漸減少,但肯定是比較長的過程。從個體上講,承包農戶也不會一成不變,我們鼓勵支持有條件的農戶擴大經營規模,發展家庭農場,這也是承包農戶的升級版。

    第二,要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將和家庭經營一起構成多樣化的經營主體,我們對新型的經營主體是支持、鼓勵發展的。

    第三,關于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改造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也可以說離不開工商資本的支持和參與,所以我們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去參與現代農業發展。同時既要鼓勵又要引導,還要規范,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去重點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能夠帶動農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而不是取代農民,更不是兼并土地,這也是需要把握的。所以我們要對工商資本到農村租賃農戶的耕地有一定的規范和管理的措施?!稕Q定》也講了,要探索建立土地流轉的相關制度,工商企業流轉土地絕不能土地“農轉非”,絕不能土地“非農化”,更不能變相地搞莊園、別墅、度假村,這是不可以的。

    關于第二個問題,糧食“十連增”,農產品供給充足,市場總體穩定,現在到市場去看,琳瑯滿目,應有盡有,但確實我們的要素資源繃得很緊,這方面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下一步怎么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方面我們要下功夫,這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一是地,首先要保護耕地,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同時建設高標準農田。二是水,要搞節水農業,推廣旱作技術。三是要加強農業環境保護,包括減少面源污染,推廣節本增效技術,科學施用化肥,減少農藥使用,推進畜牧業規?;B殖糞便的資源化利用等等。四是要加強農業后備資源的保護,不要輕易開墾,存得方寸地,留與子孫耕。保護農業資源,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保持糧食的穩定發展,保持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我們還是有信心的。謝謝。

 
舉報收藏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 admin
    加關注0
  • 沒有留下簽名~~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友情鏈接  |  禁止發布規定  |  付款方式  |  關于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免責聲明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滇ICP備17006069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