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非糧化。高青參與土地流轉的120多個合作社中純粹的種糧合作社占比不足20%,蔬菜、瓜果、苗木合作社才是主角。縣農業局副局長杜作忠說,這是合作社追求高收益高附加值造成的,其中起作用的是市場因素。“但是,近年來一些地方出現蔬菜過剩、菜賤傷農問題,這也與土地流轉有一定關系,應引起重視。”杜作忠說。
風險系數加大。劉樹海說,農業屬高風險行業,受氣候因素影響較大。這些年,災害天氣頻發,一旦遇到天災,有“合同在身”的合作社就可能無法履行協議,進而引發新的社會矛盾。再是這兩年土地流轉費逐年提高,合作社承受的壓力更大。
四大問題待解決
眼下正在開展的土地經營權確權進一步明確了土地的權屬,切實保護了耕地,為下一步規范的土地流轉創造了條件。那么,土地要實現更好流轉,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首先是法律問題。這些年,土地糾紛已上升為農村社會的重要矛盾,農民經常為添人增地及地界劃分、樹木遮蔭等發生糾紛。蓑衣樊村的土地全流轉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但土地全流轉,農民再吃大鍋飯的做法也讓他們惴惴不安。像該村一樣,村社一體推動土地全流轉的做法是否符合國家法律?
再是資金問題。農業項目是投資大、周期長、效益不確定的項目。農民將土地流轉出去,實際是將風險轉嫁給企業或合作社。規模化流轉后前期投入大,占用資金多是不爭事實,而農民本身投入能力有限,辦貸款又有多種困難。
三是人才問題。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力基本外出務工,真正懂經營會管理的年輕職業農民少之又少。很多合作社急需科班出身的會計、金融專業畢業生,但這樣的人才又有幾個愿意到農村來?再是現代農民需要從事精量化作業,要熟練地使用電腦、駕駛農機等,這樣的農民又有多少?
四是領辦人的身份轉換問題。不少人以村負責人身份擔任合作社理事長,換屆之后,他們的身份問題就顯得尷尬。杜作忠說,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摒棄“官化”思維而用市場化思維,村委會換屆,合作社理事會也要按章程換屆,合作社不能搞成家族式合作社。